Lungta Moment | 马达加斯加舞尸
清晨7点,向导就带着我们翻山越岭,前往安齐拉贝(Antsirabe)20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庄。红土坡上种满桉树,玉米已收割完,庄稼地只剩枯草,几枝桃花娇艳欲滴,透露着南半球正冬去春来。砖瓦泥房,茅草屋顶,没有电,没有汽车,没有现代文明生活的种种便利。方圆几公里都能远远望见一座天主教堂,雪白外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遗世独立。
向导告诉我们,村民大多信仰耶稣,少数信仰本土宗教,即万物有灵论。然而不管信奉什么,他们都坚信先人拥有神秘力量,只有对死去的先人虔诚敬畏,活着的人才能得到财富、健康和幸福,不然就会遭受贫穷、痛苦以及诅咒。
于是,每隔5-7年(取决于家庭经济状况),村民会举办一场横跨生死两界的仪式,马拉加什方言中叫Famadihana,意为“舞尸”(或“翻尸”)。星象师占卜出好日子,村民把先人的尸骸从墓中掘出,敲锣打鼓,载歌载舞,游行全村。这听起来有些恐怖病态,与我们中国人“入土为安”的观念背道而驰。
只见空地上黄沙漫天、音乐雷动,几支乡村鼓乐队轮番上阵,男女老少盛装打扮,跳起即兴舞步,莫名给我们一种“没什么可以阻挡”的快乐之感。面前走来几拨年轻男子,那热情的邀舞姿态不带一丝见外,而我们的向导早与村民舞成一片。
原来,今天是为一名叫Taona的女性“舞尸”,她在52岁时去世。她的丈夫Rakoto带着10个孩子,足足准备了6年,才存够“舞尸”的钱。
吹吹打打中,鳏夫与几位长者一起进入墓室,把亡妻的尸体小心翼翼抬出来,剥掉烂布,换上新布和草垫,并挥撒香料和朗姆酒。然后,Taona被放上担架,披着一条漂亮红裙,那是她生前最喜欢的衣服。儿子和女婿们抬起担架,在人群簇拥中一路不停摇晃——前进、后退、左摇、右晃。据说摇晃越剧烈,Taona会越开心。上百位亲友边跳边唱,仰头喝烈酒,开怀大笑,不见任何痛苦难过,更别说流泪了。
我们跟着他们,感觉这一路走得有些叫人感动,没有丝毫恐怖病态。“舞尸”队伍去了Taona生前住的房子,让她在屋外晒晒太阳。她的丈夫Rakoto说:“看,Taona今天多开心!”
重新入葬那一刻,突然安静下来。女眷们围着新棺木嚎啕大哭,有人几乎昏厥过去。烈日下,Rakoto带领儿子们爬上墓顶,挥舞国旗,对着人山人海大声感谢神明、祖先和亲友,追忆了逝者。因为长篇大论的缘故,时不时还引起几阵善意的嘘声。
在最后几次翻转摇晃后,Taona被稳妥地封土安葬。受到庇佑的Rakoto、子女与亲友个个心满意足,怀揣对美好未来的期待,大口喝酒、大块吃肉,聊着家常话题,分外珍惜相聚时光。 在马达加斯加,死亡不是恐怖和感伤,而是一种颇为独特的、爱与记忆的方式。
“舞尸”可追溯到17世纪随东南亚移民而来的丧葬风俗。看似与天主教水火不容,但由于马拉加什人的宗教宽容态度,得以流传至今,并用来调整家庭关系与社会秩序。通常在6-9月“舞尸”,此时是马达加斯加的旱季,地点主要集中在马岛中部高地,比如安齐拉贝附近的村庄。“舞尸”规模取决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家族成员多寡,一般都欢迎外国人参加,而最好的礼物是带一瓶当地人喜爱的朗姆酒。马岛国内对“舞尸”有不同声音。天主教会接受其作为一种民俗传统而非宗教活动,但基督徒和穆斯林倾向将之终结。另外,也有出于社会进步立场的批评,认为“舞尸”会令本就贫穷的乡村家庭雪上加霜,与其把钱花在死人身上,不如用于建设。
本内容为Lungta旅行家Cindy深入当地带来的第一手体验,转载请联系press@Lungta.cc,并注明来源。